图片
《灵枢·九针论》中论述了“身形应九野”的观点,经文将身体的不同部位与节气和日辰干支相对应,认为在身体产生痈肿时应避免在天忌日进行治疗。金代大定年间,五卷本《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增加了平水闲邪聩叟所作《针灸避忌太一之图》并序,同时在图末“中州招摇宫”下附有此段经文。据图序可知,绘制此图是为了指导医家在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躲避天忌日,使人无忤犯太一之凶。虽然此图已十分详尽,但历代注家对于天忌日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仍见解不一,在身体部位与时间的对应关系上也存在争议。
01《灵枢·九针论》“天忌日”考辨
《灵枢·九针论》云:“请言身形之应九野也。左足应立春,其日戊寅己丑。左胁应春分,其日乙卯。左手应立夏,其日戊辰己巳。膺喉首头应夏至,其日丙午,右手应立秋,其日戊申己未。右胁应秋分,其日辛酉。右足应立冬,其日戊戌己亥。腰尻下窍应冬至,其日壬子。六府膈下三藏应中州,其大禁,大禁太一所在之日及诸戊己。凡此九者,善候八正所在之处。所主左右上下身体有痈肿者,欲治之,无以其所直之日溃治之,是谓天忌日也”。“九野”即八卦九宫之位,对此可参看《灵枢·九宫八风》篇中“合八风虚实邪正”图(图1),图中八宫与八卦、八节对应,再加中央招摇一宫合成九宫,九宫则又对应人身体的9个部位。据刘衡如校勘,《针灸甲乙经》卷十一第九下和《千金翼方》卷二十三所载《灵枢·九针论》此段经文中并不重复“大禁”二字。历代注家的争议多集中在“大禁太一所在之日及诸戊己”一句。图片
①历代注家对“天忌日”的争议 张介宾《类经·经络类·三十五》中说:“其大禁者,在太一所在之日及诸戊己日。盖戊己属土,虽寄王于四季,而实为中宫之辰,故其气应亦如太一……此节乃言中宫太一所在之日,意者于八宫太一数中,凡值四季土王用事之日,即中宫太一之期也”。
他认为四季土旺用事之时为太一居中宫之日,即《类经图翼》中所说:“土为充气,其位象君,故不主时,分旺四季,各一十八日”,针刺六腑及膈下三脏时应避开四季土旺用事的七十二日和戊日、己日这3种特殊日期。马莳则解释太一所在之日为“冬至居叶蛰,立春居天留之类也”,认为这是指太一交节移宫之日。相同的是二人均认为此句是承接上文,解释针刺六腑膈下三脏的避忌日期。张志聪称太一所在之日为“移宫出游之一日并立中宫之日”,似与马氏之说相近,但其后又言:“所直之日,谓太一所在之日及诸戊己,凡此九者,是谓天忌日也”,认为这指的便是针刺治疗身体痈肿需躲避的天忌日,而非仅针对于六腑膈下三脏而言。时人王洪图先生亦宗此观点,认为天忌日是四时交换八节之日及太一还居中宫之期。② “天忌日”与太一游宫 笔者认为,《灵枢·九针论》与《灵枢·九宫八风》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两者均涉及太一和九宫等概念,因此想要准确理解天忌日的含义,必须首先掌握《灵枢·九宫八风》中太一游宫的规律。《灵枢·九宫八风》云:“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数所在,日徙一处,至九日,复反于一”。
以年为观测视角,太一在八节之日移宫,一年中依次游历8个宫位;以日为观测视角,太一每日也会移动,历经九日走完所有宫位。这两种游宫方式日期不同的矛盾,在西汉太一九宫式盘出土之后得到了解决。图片
由于式盘地盘(图2)所刻内容与《灵枢·九宫八风》中所述高度相似,李学勤先生基于《灵枢·九宫八风》对式盘的推演方法进行了研究,他称上述两种游宫方式为大、小周期,认为它们都有术数的含义。孙基然先生则在其基础之上,通过考证得出大、小周期实无不同,大周期是小周期积累而成,太一在某一节气进入一个宫位时,每天依然会游走各宫。每日游宫的顺序则是按照洛书九宫数字的次序,即马莳所说:“其太乙所游之日,假如冬至居叶蛰之宫,照图数所在之日,从一处至九,冬至为一,立秋为二,春分为三,立夏为四,中央为五,立冬为六,秋分为七,立春为八,夏至为九,复反于冬至之一,常如是轮之无已,终而复始”。马莳在这里以节气名称代指宫位,说明了太一日游的顺序。以此类推,若太一立春之日移入天留宫,则每日的游宫又当从立春开始,依次游行立春、夏至、冬至……中宫、立冬、秋分9个宫位,循环往复,终而复始。笔者猜测或许是由于“大禁太一所在之日及诸戊己”一句紧接前文“六府膈下三藏应中州”,这使得上述几位注家对此产生了误解,认为只有与中州对应的六腑及膈下三脏在针刺时需要躲避太一所在之日,因此对于其他部位的避忌日期与太一移宫的关系则未言明。同时,注文中对“其所直之日”的解释也含糊不清,有的注家则简单地凭借“八正所在之处”,便将八节之日和戊己日等同于天忌日,这样则使六腑及膈下三脏禁忌的日数远多过其他8个部位。基于太一游宫的理论,若将“左足应立春,其日戊寅己丑。左胁应春分,其日乙卯”中的节气看作宫位的代称,“其所直之日”的困惑便迎刃而解。笔者发现,《灵枢·九针论》中均是按照身体部位、节气(宫位)和日辰干支的行文顺序,依次叙述每一部位的避忌日期。以年为观测视角,太一游宫不进入中宫,因此中州没有节气与之对应。其后记述的“大禁太一所在之日”一句,实为强调天忌日与太一游宫相关,从而避免医者误认为仅指八节之日。③ “天忌日”的组成 根据《灵枢·九宫八风》中太一游宫的规律,并结合身形九野对应表(表1),笔者认为天忌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与太一游宫相关,另一部分与日辰干支相关。具体定义如下:针刺左足的禁忌日期,是太一进入天留宫的日期及戊寅、己丑日;针刺左胁的禁忌日期,是太一进入仓门宫的日期及乙卯日;针刺左手的禁忌日期,是太一进入阴洛宫的日期及戊辰、己巳日;针刺膺喉首头的禁忌日期,是太一进入上天宫的日期及丙午日;针刺右手的禁忌日期,是太一进入玄委宫的日期及戊申、己未日;针刺右胁的禁忌日期,是太一进入仓果宫的日期及辛酉日;针刺右足的禁忌日期,是太一进入新洛宫的日期及戊戌、己亥日;针刺腰尻下窍的禁忌日期,是太一进入叶蛰宫的日期及壬子日;针刺六腑和膈下三脏的禁忌日期,是太一进入招摇宫(中州)的日期及戊日、己日。图片
▲表102《针灸避忌太一之图》与“天忌日”的应用北宋天圣四年,王惟一奉敕编修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至金大定年间,陈氏书轩重新增补改编此三卷本,而勒成五卷本《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在原来三卷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平水闲邪聩叟所作《针灸避忌太一之图》并序。《针灸避忌太一之图序》(以下简称《图序》)云:“经曰∶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始,居于叶蛰之宫。从其宫数所在,日徙一处,至九日,复反于一,常如是无已,周而复始,此迺大一日游之法……遂将逐节太一所直之日,编次成图,其图始自八节得主之日……计每宫各得五日,九之则一节之日悉备……使观者临图,即见逐节太一所直之日在何宫内,迺知人之身体所忌之处,庶得行针之士知避之”。
据《图序》可知,绘制此图的原理是基于《灵枢·九宫八风》中所载太一日游之法。由于太一游宫存在大、小周期之分,以年为观测视角,大周期下太一依次游行八节对应的宫位,但不进入中宫,因此“中州招摇宫”下仅附有《灵枢·九针论》“身形应九野”一段经文,其余宫位下则分别绘有:“冬至叶蛰宫”图、“立春天留宫”图、“春分仓门宫”图、“立夏阴洛宫”图、“夏至上天宫”图、“立秋玄委宫”图、“秋分仓果宫”图、“立冬新洛宫”图。每张图下均再分为九宫,九宫之内依照太一日游的顺序依次填入“一日、二日、三日……四十五日”,代表在这一天太一所在的位置,嘱医者针灸之时应有所避忌。①“天忌日”的应用方法《图序》云:“其图始自八节得主之日”,以“冬至叶蛰宫”图(图3)为例,每张图均从太一大周期交节移宫之日开始,即冬至后四十五日内,太一日游始于叶蛰宫。结合《灵枢·九针论》中身体部位与九宫的对应关系,笔者推测天忌日与太一游宫相关的部分具体应用方法如下。图片
冬至日为“一日”,位于叶蛰宫,针刺腰尻下窍需避忌此日;“二日”位于玄委宫,针刺右手需避忌此日;“三日”位于仓门宫,针刺左胁需避忌此日;“四日”位于阴洛宫,针刺左手需避忌此日;“五日”位于招摇宫,针刺六腑和膈下三脏需避忌此日;“六日”位于新洛宫,针刺右足需避忌此日;“七日”位于仓果宫,针刺右胁需避忌此日;“八日”位于天留宫,针刺左足需避忌此日;“九日”位于上天宫,针刺膺喉首头需避忌此日;“十日”又重新回到叶蛰宫,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每图共计四十五日。至于立春后四十五日内,太一日游则始于天留宫,故立春为“一日”,位于天留宫,“二日”位于上天宫……“九日”位于仓果宫,以此类推。《针灸避忌太一之图》即是以文字的形式展现了太一日游(小周期游宫)的规律,与前文马莳所说“从一处至九,冬至为一,立秋为二……夏至为九,复反于冬至之一”一段相符合。这种游宫的方法也见于《易·乾凿度》郑玄所注:“是以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自此而从于坤宫,自此而从于震宫,自此而从于巽宫,所以行半矣,还息于中央之宫;既又自此而从于乾宫,又自此而从于兑宫,又自此而从于艮宫,又自此而从于离宫,行则周矣”。
据《图序》可知,每张图所含日期均为四十五日,而《灵枢·九宫八风》中仅阴洛、新洛两宫为四十五日,其余六宫均为四十六日,这里略有差别,在临床应用时医者以实际天数为准即可,依此理论第四十六日禁忌针灸的部位当与第一日相同。至于天忌日与日辰干支相关的部分,医者查阅身形九野对应表(表1)便可知相应日期针灸需要避忌的部位。后世医家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收录有一首“太乙歌”:“立春艮上起天留,戊寅己丑左足求,春分左胁仓门震,乙卯日见定为仇……五脏六腑并脐腹,招摇戊己在中州,溃治痈疽当须避,犯其天忌疾难瘳”。
文中认为,若医者针灸治疗痈疽时误犯天忌日,则会导致疾病难以痊愈,因此需要我们有所避忌。同时,以歌诀的形式对天忌日进行阐述,也更有利于记忆和临床应用。②《针灸避忌太一之图》讹误订正《针灸避忌太一之图》中也存在讹误之处,但一直未被学界所重视。按照上述游宫规律对照图表进行检查,“立夏阴洛宫”“立秋玄委宫”“秋分仓果宫”和“立冬新洛宫”四图准确无误,而“冬至叶蛰宫”“立春天留宫”“春分仓门宫”和“夏至上天宫”四图中共存在13处错误。考现存通行版五卷本《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贵池刘氏玉海堂影刻金大定本影印本、1987年中国书店影印贵池刘氏玉海堂影刻金大定本和2000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医学大成续集》第42册所载李戎校勘断句影印本均存在上述错误,现以表格订正如下,见表2。图片
▲表203 讨论 金元医家窦汉卿也曾论述此种避忌之法,《针经指南·冬至叶蛰宫说》云:“冬至叶蛰宫图,按周身立法,取九宫方位。离为上部,中州为中部,坎为下部,巽坤为二肩臂,震兑为左右胁,乾艮为左右二足。太一游至处,禁忌针灸”。
此法仅在身体部位和九宫方位的对应关系上与《灵枢·九针论》略有不同。同时,其文后所附“身形应九野”一段经文与《针灸避忌太一之图》“中州招摇宫”下所载均写作“身体有疾病疮肿欲治,无以其所直之日刺之”,而《灵枢·九针论》中则为“身体有痈肿者,欲治之,无以其所直之日溃治之”。与秦汉时期相比,后世医家似乎认为除痈肿之外的疾病,也需要遵循天忌日的避忌规律,而且对于治法的描述,也由单纯破溃排脓的“溃治”之法转变为涵盖范围更广的“针灸”之法,天忌日理论逐渐成为了一种普适性的针灸禁忌。至于需要躲避天忌日的原因,张介宾的观点值得我们参考,他没有攀附鬼神,而以朴素的科学精神为指导,认为人身气血的盛衰与天地四时的阴阳变化相应,“太一所直之日”对应的身体部位,正是此日人身气王之所,溃治恐会走泄其元气,使患者体虚更易受到虚邪贼风的侵害,所以需要有所避忌。在如今的针灸临床中,医者为患者进行针刺或者运用一些有创的治疗方法时,也应对天忌日理论加以重视,在天人相应的时空观念指导下掌握“身形”与“九野”的对应关系,注意时间上的避忌,正如《灵枢·官能》所言:“必知天忌,乃言针意”,合理选择施治时机,如此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